欢迎来到技联江阴高新!

载入图片

青贮玉米和甜高粱的混种收-混青贮-混饲喂“3H”产业链模式研究与应用

成果编号
33638
完成单位
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
完成时间
2021年
成熟程度
批量生产阶段
价格
50
服务产业领域
现代农业
单位类别
其他院所
关注
科技计划 成果形式

省部级: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

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产品、新品种、新标准
合作方式 参加活动
技术转让、人才培养、共建载体
专利情况
正在申请 ,其中:发明专利 5
已授权专利,其中:发明专利 0

成果简介

综合介绍
青贮玉米和甜高粱是两种C4牧草,青贮玉米富含淀粉、种植面积广;而甜高粱的生物量大、富含纤维和糖分。沿海滩涂肥力低、土壤墒情差、结构单一,而甜高粱耐盐抗旱,适合沿海滩涂和盐碱旱地种植。但生产上甜高粱和青贮玉米单种时易倒伏、青贮时水分含量高、单独饲喂时营养优势也不均衡。同时,养殖企业对进口牧草依赖性过高、青贮饲料自给率不足。基于以上问题,本研究将两种C4 作物(甜高粱和青贮玉米)创意性地混种混收、混青贮、混饲喂,即“3H” 技术,集成了“种、加、饲”3H 一体化生产模式,实现了从“种”到“收”再到“贮”“喂”的全产业链。
包括甜高粱和青贮玉米的品种遴选、混种栽培模式构建、农机装备的选择,混收后进行全株混合裹包青贮(包括青贮菌种、裹包装备上的遴选)、饲草调制、营养配供,开包饲喂后根据软件模拟添加TMR其余辅料,并检测青贮品质、牛奶品质等理化指标,根据饲喂结果确立最佳高粱玉米质量比的种植模式。
创新要点
3H 技术涉及种植、养殖、农机装备、营养、农经等领域,通过学科交叉、产业链延伸、上下游合作实现。“混种收”(1H)结构化利用作物群体见的“竞争效应”和“边际效应”,结合作物化学调控栽培技术增强玉米与高粱植株的抗倒伏性、提高田间复种指数和光能利用效率,进而提高“玉米+高粱”群体的产量及饲用品质,有效减少收获与饲喂混合时的劳动成本;“混青贮”(2H)利用二者青贮时在含水量、含糖量、含氮量及发酵特性上的互补效应,显著改善青贮效果;“混饲喂”(3H)利用二者营养互补协调、均衡搭配,增加乳产量、提高品质,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、增产轻简、营养互补、节本增效的目标。
技术指标
(1)确立了甜高粱和青贮玉米田间行比和质量比的最佳混种模式,优化了产业链;筛选出甜高粱和青贮玉米的品种组合。
(2) 有效减少了收获与饲喂混合的劳动成本提高了品质和效率,“3H”模式与常规青贮玉米对比,亩青贮效益增加24.8%;提高了饲料可溶性糖、总可消化养分,亩产泌乳净能提高14.8%,有效解决甜高粱青贮水分高的问题;乳产量提高11.1%、乳品质明显改善。
(3)明确了“3H”模式提高产量、品质与效率及生态友好的机制。
研究探明,“3H”模式在沿海滩涂、盐碱旱地等边际土地上,充分利用高粱玉米C4途径高效的光能利用效率,高粱强大的耐盐碱、耐贫瘠能力、发达的根系和根层分布特性及其高效氮素回收率,在实现滩涂盐碱地青贮饲料的大量生产,极大缓解本区域饲料粮短缺问题的同时,还可极大减少氮素淋洗下渗、饲喂牛羊甲烷的释放,降低环境压力,有效支撑国家碳达峰、碳中和战略。
其他说明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完成人信息

姓名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-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邮编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
联系人信息

姓名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-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邮编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